60周年
成果類別 科專研發
產出年度 106
計畫名稱 精進防汙抑菌釉料開發與市售釉料研究
技術類別
搭配推廣專利 陶瓷表面改質方法
技術現況敘述 目前市面上口腔膺復體成型大多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作為基底材料。膺復體戴入口腔以後,在基底表面常會有菌斑或牙結石沉積,影響口腔美觀和味覺功能,甚至可導致齲齒、牙周病及膺復體周圍組織感染發炎等。過去為減少或抑制菌斑在基托表面沉積,過去常採用表面拋光處理以美觀作為取向,而近年研究多集中於物理法、化學法、表面處理或添加抑菌劑以達到抑菌和殺菌作用。鑑於齲齒與牙周病等一直是人類口腔罹患率最高的疾病,根據國健署統計調查即發現,國人齲齒率偏高,蛀牙率直逼9成,罹患牙周病比例甚至高達99.2%,高於歐美及亞洲其他鄰近國家。蛀牙率偏高主要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長期口腔環境酸鹼失衡,容易增加蛀牙及牙齒酸蝕風險,成為目前所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 自清潔作用在自然界中時常可見,如在蓮花葉面上不會沾染髒污而能保持清潔達「出淤泥而不染」的現象。當水與基材表面的接觸角大於150°,將得到疏水性自清潔作用機制的基本原理。隨著科技不斷地進步,物體表面自清潔功能是奈米科技時代廣為討論的研究課題,表面處理使其具有疏水的特性是科學家們所追求的目標。文獻上有關這類表面處理製備之方法有很多,常見方式如下:有機/無機混成法(Organic/Inorganic Hybrid)及化學器相沈積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CVD)等,因有機/無機混成法來製備超疏水鍍膜較不受到基材外觀曲面及真空電漿或濺鍍方式費用較高之限,取代常用之咬合層釉料,以預防牙周病並降低口腔感染機率,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因此本計畫於膺復體表面開發防汙抑菌玻璃釉料鍍層表面處理,將採用有機/無機混成法的方式進行改質, 選用SiO2與Na2O、K2O、ZnO等氧化物進行配方調配,再結合抑菌離子在低於燒瓷溫度之700~900℃間完成釉料聚合鍍膜,開發兼具口腔美觀與防汙抑菌之功效性
技術規格 1.建立防汙抑菌釉料材料製程技術,降低原先?復體底表面常會有菌斑或牙結石沉積,影響口腔美觀和味覺功能,甚至可導致齲齒、牙周病及膺復體周圍組織感染發炎等臨床問題。 2.依循ISO 10993醫材安全性試驗標準,進行生物相容性測試,確認可吸收口腔填補物符合醫材安全性-細胞毒性、皮膚敏感性與皮下刺激性。 3.開發防汙抑菌釉料材料製程技術,達?復體表面抑菌率:與未處理組相比>60%(轉糖鏈球菌、乳酸桿菌等口腔菌)。 4.完成IRB申請所需安全性及功能性試驗等相關文件整備。
可移轉技術名稱(中) 兼具防汙抑菌釉料開發與製程系統技術
可移轉技術名稱(英)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system technology of anti-fouling antibacterial glaze
可應用範圍 1.齒科醫療 2.口腔補綴
市場(產品/服務)潛力預估 根據美國Kalorama Information 的研究,預期到2020年前全球人工植牙市場將達到70億美元。就全球缺牙人口的治療情形來看,有將近1.72億人口尚無採取治療,而有將近6,000萬人口採取傳統治療的方式,而採取人工植牙的人口僅有800萬人左右,約佔缺牙人口總數的3.3%,顯示人工牙根逐漸為市場接受後,其未來市場潛力高。近年來3D列印與雲端技術發展快速,全球業者正積極應用於口腔骨缺損復形設計、客製化骨填補物開發與手術定位規劃等項目,勢必創新出未來新十年的客製化醫材發展趨勢。由於全球人口老化趨勢與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缺牙、牙周病及蛀牙等口腔問題攀升,除植體外,創新抗菌防汙補綴物與數位咬合評估系統將可提升國內客製化?復製造技術, 帶動整體牙科市場成長。
所需之主要軟硬體設備 1.高溫爐 2.乾燥烘箱 3.球磨機 4.恆濕度培養箱 5.無菌操作台
總聯絡窗口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8-03-18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