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成果類別 科專研發
產出年度 106
計畫名稱 次世代立即植牙與手術規劃系統開發
技術類別
搭配推廣專利 齒顎維持裝置
技術現況敘述 客製化仿自然牙身是個精密且技術層次複雜,與其他製造產業有所差異,在考慮人體安全條件的前提下,透過動物試驗及臨床試驗逐步的驗證並經過衛生組織審核及認可,才能販賣使用,因此多數廠商都受到法規障礙所限制,特別是在各國嚴格的法律規範下,使開發廠商透過專利授權及產品行銷過程,保持長期且高額的寡佔利潤,因此中心針對牙根植入物產品研發成果,將其牙根植入物的規範在研發過程中一併考量。並可依據廠商及醫師臨床需求提供客製化之醫療器材設計。
技術規格 1.建立可吸收式口腔填補物材料開發技術,植牙成功要素需配合牙床骨的客觀條件-牙床骨深度與高度,以確保植體植入的穩固與美觀性。針對次世代仿自然牙結構形貌補綴物設計,表面具微孔洞型態,與復形物固定物及手術器械全系統設計及CAE分析等,建立相關手術流程及系統確效,完成仿自然牙結構形貌設計鈦植體試製1組,依據ISO 14801進行仿自然牙結構形貌設計鈦植體之性能檢測,靜態態試驗1,988N。動態試驗於小於15Hz負載下執行500萬次,通過動態試驗814N,未斷裂且無裂痕產生。 2.建立仿自然牙根手術安裝流程,不同於傳統人工植體直接破壞齒槽骨,仿自然牙結構形貌牙根符合齒槽窩孔形狀,可提高初期穩定度。針對仿自然牙結構形貌牙根術後固定橋接物牙冠接合設計,供骨整合期間暫時固定,設計單邊與雙邊黏合固定鰭片1組,編輯STL檔,產出3D圖檔與工程圖1份。以下顎重建手術對位固定器械CAE力學模擬分析建模1組,下頷骨間固定。於下頷骨間向外施以250N應力,最大位移量為0.00305 mm,產生最大微位移,在手術固定上可達到精準對位之結果。 3.通過仿自然牙結構形貌補綴物符合ISO 10993生物相容性測試,執行後續動物實驗,手術與犧牲前達初期穩固度ISQ值≧60,8週內骨與植入物BIC≧60%,最終完成IRB申請所需安全性及功能性試驗等相關文件整備。
可移轉技術名稱(中) 次世代立即植牙與手術規劃系統開發技術
可移轉技術名稱(英) The Design & Manufacture Technology of Root Analogue Implants.
可應用範圍 1.齒科醫療 2.口腔補綴 3.骨科填補
市場(產品/服務)潛力預估 根據美國Kalorama Information 的研究,預期到2020年前全球人工植牙市場將達到70億美元。就全球缺牙人口的治療情形來看,有將近1.72億人口尚無採取治療,而有將近6,000萬人口採取傳統治療的方式,而採取人工植牙的人口僅有800萬人左右,約佔缺牙人口總數的3.3%,顯示人工牙根逐漸為市場接受後,其未來市場潛力高。近年來3D列印與雲端技術發展快速,全球業者正積極應用於口腔骨缺損復形設計、客製化骨填補物開發與手術定位規劃等項目,勢必創新出未來新十年的客製化醫材發展趨勢。由於全球人口老化趨勢與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缺牙、牙周病及蛀牙等口腔問題攀升,除植體外,創新抗菌防汙補綴物與數位咬合評估系統將可提升國內客製化?復製造技術, 帶動整體牙科市場成長。
所需之主要軟硬體設備 □ 繪圖軟體Solidwork □ 分析模擬ABAQUS □ 疲勞試驗機MTS □ ISQ穩定度測試機
總聯絡窗口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8-03-18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