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成果類別 科專研發
產出年度 105
計畫名稱 精微智慧感測模組與監控系統整合研發
技術類別
搭配推廣專利 用於放電加工機之精度預測的特徵萃取方法
技術現況敘述 目前全球精微製造設備、系統因缺乏智慧化製造與智能化感測,限制了產品發展或造成良率低,致使產品放棄原設計或降低規格性能之情況層出不窮。歐盟、日本、韓國都將可量產之精微製造系統技術及零缺陷製造列為重要發展方向(例如歐盟已發佈精微製造乃為其下一個挑戰,期望可提升歐盟製造產業競爭力;而日本也預估精微製造技術將影響50兆日元之產品,而積極投入相關之生產系統開發)。精微模具與精密零組件加工過程具有體積小、加工/變形量小、相應之製程/物理參數量測訊號弱、感測器可裝設空間小等特性,監控技術發展困難;為確保生產系統穩定性與高產品良率,將會是未來國際發展重點。
技術規格 線上品質預測時間<=5s,有效提升現階精微產品線上量測取代離線量測冗長缺點,以及針對失效模型提前預測維持加工穩定性,其平均絕對誤差(MAE)≦1.38μm (微銑削製程)。
可移轉技術名稱(中) 製程品質線上監測技術暨模組設計開發
可移轉技術名稱(英)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sensing system for in-line monitoring of the micro- machining
可應用範圍 探究精微加工過程中,設備智慧化如何導入及有效管控精微產品之品質與良率。能夠克服微細製程的加工區域小、訊號微弱、易受干擾、關聯性複雜的量測限制,透過多重物理量解耦分析,以間接量測方法進行製程線上品質預測。
市場(產品/服務)潛力預估 本技術以精微模具加工及精密零組件成型加工開發技術為主,應用於精微模具及精密零件特殊微特徵之線上品質量測,建立各製程關鍵特徵萃取方法及專家群組(OGA/EK),融合數據分析及判讀多重物理量測數據,可以線上預測製程品質取代離線量(檢)測技術,技術獨特性在於結合智慧感測、訊號融合、及對應製程加工產品設計,建立可移植品質預測模型及其系統。
所需之主要軟硬體設備 本技術核心包含:多感測器(multi- sensors)同步取樣(synchronized sampling)、前端訊號擷取、資料融合分析(data fusion)、核心演算法(algorithm)及設備通訊介面(I/O ports)的整合。
總聯絡窗口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8-03-18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