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成果類別 科專研發
產出年度 105
計畫名稱 組織成像與影像品質開發
技術類別 產品開發技術
搭配推廣專利
技術現況敘述 目前醫學影像診斷方式可分為有游離輻射或非游離輻射兩類,游離輻射的特性為波長短、能量高,但不宜頻繁照射檢查,並且須監控使用劑量,避免造成病患身體負擔;而非游離輻射的安全性高,可進行頻繁照射檢查,並且無使用劑量之限制。相對游離輻射而言,非游離輻之射微波成像技術在生理組織的成像具有較高之影像對比,極適合用於醫療影像,其運用在影像診斷上可降低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減少醫療設備成本及花費,提昇國內醫療技術,降低對國外醫療設備依賴,及提高國家在醫療儀器競爭性,成為解決方案之一。 如上所述,雖然游離輻射其安全性相較游離輻射來得高,並已經有相關技術利用微波來對生物醫學領域中之各式適應症做出應用與開發,但在其 EMF 安全性方面目前卻無任何相關之評估規範與量測標準,以至於其在醫學應用上有被質疑其安全性之可能,因此本技術參照目前現有之 MRI 設備中其射頻導致之組織升溫量測方法,對目前之微波影像系統做出組織升溫與 SAR 值之量測與評估以及其量測平台之建立,藉此進一步達到安全性上之量化數值與相關比較,以證明其人體使用之安全性。
技術規格 (A) 微波成像系統EMF安全性評估與量測平台 (1) 溫度感測解析度:至少 0.1 °C 本系統 Resolution: 0.01 (°C) (2) 空間解析度:<1 (mm) (3) 時間解析度:至少 4 (s) 本系統 Temporal resolution: 0.25 (s) (4) Probes: Fiber Optic Probe (Model STF) Temp Range: 0 to 295 (°C) Response Time: 0.25 (s) Fast response immersion (5) 假體治具材質:PMMA (6) 尺寸:<25 cm x 25 cm x 15 cm (7) 電腦端 GUI 溫度擷取與 SAR 值量測介面 (B) 微波成像系統EMF安全性評估假體 (1) 適用頻段:1~9 GHz (2) 導電率:0.47 ± 10 % S/m (3) 介電常數:80 ± 20 (4) 擴散率:1.3 × 10-7 m2/s (5) 熱容量:4150 J/kg K (6) Linear Rise:2.35 J/kg K per degree kelvin
可移轉技術名稱(中) 微波影像系統其非游離輻射 EMF 安全性與 SAR 值量測評估技術
可移轉技術名稱(英)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Microwave Induced Heating and SAR during Microwave Imaging
可應用範圍 本技術主要用於評估各式醫用非游離輻射設備其 EMF 於治療或檢測過程中對人體產生之組織升溫與安全性評估,可應用範圍包含非游離輻射 SAR 值量測、非游離輻射安全性檢測設備建立、以及相關生物組織評估與性能驗證仿生體之開發製作。
市場(產品/服務)潛力預估 微波成像系統與其 EMF 安全性暨 SAR 值量測評估平台主要由金屬中心主導開發,結合學校、醫療團隊與廠商進行合作分工。目的為建構醫學專業團隊,負責提供臨床醫學影像、臨床需求與臨床測試、敏感度與差異性評估,確保系統之可行性。而在連結學界研究量能方面,如天線性能量測與電磁模擬、組織微波介電分析、微波假體、醫學影像處理分析等皆有其布局發展之潛力。在整合國內外先進技術方面,可發展微波電場影像重建技術,並導入系統以期獲得更完善功能。其中金屬中心進行各項軟硬體模組與系統臨床應用開發,評估微波影像於各種臨床適應症之成像特性,加速微波成像成像平台以及其周邊評估量測系統之產出效率。
所需之主要軟硬體設備 (1) Four Channel Fiber Optic Thermometer (2) Fiberoptic or Fluoroptic Thermometry Probe (Fast response immersion) (3) Phantom (PAA or HEC Gelled Saline) (4) PMMA Phantom Container (5) Software (GUI Interface)
總聯絡窗口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8-03-18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