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成果類別 科專研發
產出年度 104
計畫名稱 牙科植體機能化表面處理技術
技術類別
搭配推廣專利 用於金屬植入物表面處理之電解液及利用該電解液進行表面處理之方法
技術現況敘述 全球人工牙根產品之表面處理技術多以SLA (噴砂加酸蝕)為主,主要是以製造適合骨細胞貼附的環境製程為主,進一步的表面處理方式是將植體表面親水化,使得血液容易附著,未見更前瞻可促進組織癒合之表面處理技術,金屬中心利用自行設計開發並加工之人工牙根,結合內部表面處理技術之量能,開發適用於人工牙根生物活性化表面處理製程技術-微弧氧化(MAO) 試量產製程技術,微弧氧化(MAO)表面處理有助於試片表面形成多孔火山口形貌,過去文獻指出表面的粗糙化處理將有助於骨細胞初期貼附與觸角攀附,經體外細胞測試可提升D1前驅骨母細胞分化與礦化表現達35%與55%以上,助於人工牙根周圍骨細胞貼附與增生,並有效縮短植牙治療療程;微弧氧化(MAO)表面處理製程通過ISO 10993生物相容性三項測試-細胞毒性、皮下刺激性與皮膚敏感性,符合醫療器材安全性測試。本技術開發期望能與國際大廠產生技術區隔,並加值化國內人工牙根產品的開發與醫療產業升級效益。
技術規格 本計畫開發人工牙根表面處理技術-微弧氧化(MAO) MAO(微弧氧化)表面處理技術: 以濕式電化學微弧氧化表面處理技術在鈦金屬人工牙根表面形成多孔性火山口形貌,火山口大小為0.5~15μm,火山口峰與火山口谷底深度為0.5~5μm,形成一純淨之奈米網路狀氧化層,同時又保留植體原先設計的外觀型態,並增加植體與骨之間的接觸率。
可移轉技術名稱(中) 微弧氧化(MAO)表面處理技術
可移轉技術名稱(英) Micro-arc oxidation (MAO)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
可應用範圍 牙科、骨科與腦外等醫材植入物
市場(產品/服務)潛力預估 2013年全球人工牙根市場約有36億美元,預估2019年將達58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為8.2%)。國內人工植牙數量於2014年已達約41萬顆(估計國產品牌約10-11萬顆,國產品市佔率約24%,產值約3.4億。透過高值化齒科計畫開發優於國際大廠高階齒科醫材表處技術,輔導廠商轉型投入高階醫材與關鍵系統,藉由MAO表面處理技術加值化人工牙根植入後之骨整合效果,有效縮短植牙療程與提高植牙成功率。相關表處技術的精進將同步帶動國內齒科醫材產業的發展,促使台灣醫材產業附加價值之提升,趕上全球最新發展趨勢。
所需之主要軟硬體設備 電源供應器、電解槽設備與兩套醫材專用超音波清洗設備等
總聯絡窗口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8-03-18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