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成果類別 科專研發
產出年度 104
計畫名稱 組織成像與系統軟體開發
技術類別 產品開發技術
搭配推廣專利
技術現況敘述 本技術提供一新的非游離輻射醫學影像掃描裝置,利用微波穿透物體後,因不同材料具有不同介電常數,會使穿透的微波產生不同的電場訊號變化,將訊號內容在物體的另一端接收後,透過影像重建演算法,產生物體的三維影像,並能將物體的任一切面顯示在營幕上,影像的內容代表物體的電場或介電常數分布狀況。
技術規格 1. 具有一掃描平台,可掃描面積為25公分x25公分, 掃描時間7分鐘 2. 使用向量網路分析儀(VNA)完成微波訊號的發射與接收。 3. 具一發射天線與接收天線,頻率為9.2GHz 4. 一台windows 8作業系統電腦,執行微波成像演算法,成像時間1分鐘 5.一微波影像後處理模組,可改善成像品質,降低70%雜訊
可移轉技術名稱(中) 微波成像系統
可移轉技術名稱(英) Microwave Image System
可應用範圍 預防/老人醫學影像、骨科醫學影像、人體組成分析。
市場(產品/服務)潛力預估 非游離輻射微波成像技術在生理組織的成像具有較高之影像對比, 目前醫學影像診斷方式可分為有游離輻射或非游離輻射兩類,游離輻射的特性為波長短、能量高,但不宜頻繁照射檢查,並且須監控使用劑量,避免造成病患身體負擔;而非游離輻射的安全性高,可進行頻繁照射檢查,並且無使用劑量之限制。微波為非游離輻射光源(non-ionization radiation),無劑量限制,安全性佳,檢查次數不受限制;其穿透距離小,不易傷害目標之外組織或器官。微波設備與X光或MRI 儀器相比較為便宜,加上無輻射顧慮,可適合於診療室內使用,提高醫師診斷方便性。因此,微波影像被視為下世代醫學影像重大關鍵技術。
所需之主要軟硬體設備 1硬體:個人電腦、微波掃描平台、向量網路分析儀 2 軟體:C/C++ IDE 、Labview、成像演算法
總聯絡窗口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8-03-18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