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成果類別 自行研發
產出年度 103
計畫名稱 快速吞嚥復健感測分析系統開發(乘你安)
技術類別
搭配推廣專利
技術現況敘述 本技術開發微型化表面肌電訊號描記儀,運用無線技術減少散亂線材造成環境及操作風險,並搭配人因工程設計及特殊演算法之開發,應用於特定部位及較小肌群之肌電量測,有別於巿場之應用,也滿足臨床之缺口,實現專屬專用於特定適應症之直覺性使用高科技設備。
技術規格 規格樣品如附件,簡介如下: 1、 微型化無線肌電記錄模組:目前樣品為8通道(4對肌群共16條電極)+1接地(1條電極)之量測,包含肌電訊號放大、濾波、處理元件及藍芽與電源管理模組。 2、 姿態分析演算法:強調微小肌群量測及特定適應症統計,加強臨床上連結輔助診斷,逐步取代侵入式診斷,以及病例檔案之留存與分析。 3、 人因工程設計:樣品展現頭戴式穿戴裝置之科技感,應用於顏面及口咽部,有別於傳統醫療設備,減少患者心裡壓力及診間雜亂之線材;有效管理並分配線材,令醫護人員正確操作減少風險。 4、 行動裝置:軟體介面支持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及電腦,醫護人員方便操作且第一時間掌握資訊。 5、 可客製化,開發不同臨床需求,應用於復健、神經、腦神經、老年醫學等,以及跨領域開發科技義肢等。
可移轉技術名稱(中) 微型化無線傳輸表面肌電訊號記錄儀技術
可移轉技術名稱(英) Miniaturization of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ignals Recorder Technology
可應用範圍 1、 肌電訊號描記儀。 2、 人因工程設計。 3、 姿態分析演算法。
市場(產品/服務)潛力預估 巿場價值極高,以樣品範例為例,將輔助診斷多種老年化、創傷、病變及復健後成效應用等多種適應症,將逐漸取代傳統病例統計及侵入式診療行為。在醫療成本考量上,減少風險、患者心裡壓力、減低人事及時間,以及傳統設備之人員訓練與維護成本。尤其搭上近年來高齡化趨勢與穿戴式行動裝置之話題及多種臨床缺口需求,並導入人因工程設計概念,令醫護人員直覺性、簡單操作,得到最佳效益。 以復健科為例,每套設備約NT40萬,若巿佔率達10%則年產值達NT 8億元,每年秏材隨老年人口增長,預估超過NT 1億/年之可能性。
所需之主要軟硬體設備 1、 工業設計軟體。 2、 模具開發與加工設備。 3、 電路板印刷與電子零件組裝設備。 4、 程式開發軟體。 5、 醫療需求探索。
總聯絡窗口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8-03-18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