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手術縫線感測裝置

年度 114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40901~1331104
專利證號 I896406
摘要 藉由拉緊縫線加壓兩側的鈕扣以達到縮短脛骨與腓骨之間的距離,目前研究理想的感測器放置位置應該在腓骨與圓形鈕扣之間的位置(如圖紅色星號?所示),若縫合鈕扣維持張力應於腓骨與圓形鈕扣之間感測到壓力,若是感測器的壓力下降則代表 失去縫合鈕扣系統張力或是脛骨與腓骨的結構發生改變(可能是受傷組織復原或是骨頭表面因金屬植入物造成吸收)。
特色 1.國際骨科大廠已積極切入具感測功能植入物,臺灣目前尚維持在傳統植入物產品,缺乏具感測功能植入物開發量能。因此透過此專利技術,建立無源式可植入感測器與資訊收發技術,量測相關物件力學表現,可協助臺灣相關廠商投入開發新世代具感測功能智慧骨科植入物產品,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2.感測器技術導入骨科植入物,使醫療器材由被動的彌補轉變為主動的優化改善,有效持續監測患者患部術後之力學治療資訊,不需重複多次拍攝X光確認,大幅提升患者安全性與術後便利。
3.技轉給醫療器材廠商後,可增加其產品線及相關就業人口。
創造效益 本專利相較於習知技術具有下列優點:
1.在鈕扣內側增設一墊片,且該墊片貼合於組織(例如骨頭),並且其上設有一感測模組,如此在做縫合時可經由感測模組所提供的數值來監測綁線的鬆緊程度。
2.在墊片上形成對應組織上穿孔的凸點,用於定位墊片,不讓墊片位移。
3.墊片的H形或梅花形狀可有效綁線穿越,並受綁線限位。
市場資訊 根據Market Value Insights(2023年6月)研究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智慧植入物市值約38億美元,預計至2032年將成長至185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達17.5%。另一方面,美國創傷或手術後復健人數可達每年65萬人,市場產值達363億美元,其中骨植入物佔44%,亞太地區市場預計在未來幾年的成長速度最快,由於主要的醫材公司為強化亞太市場影響力而加大投資力道,加上執行相關手術的數量不斷增加,且部分地區醫療基礎設施的迅速改善,驅動了亞太市場快速成長。據統計2017年日本即進行了146,189次關節置換術(Arthroplasties),其中膝關節手術超過80,000次,髖關節手術則超過59,000次,由手術的數量可以得知,未來在植入持久性無源感測器植入物的商機,將會是未來主流發展趨勢。
從近十年臺灣骨科器材出口統計來看,每年出口均維持成長,出口值從2012年的7.67億元新台幣成長至2022年18.2億元新台幣,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達9%。其中,人工關節從2012年5.33億元成長至2022年的13.2億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達9.5%。至於臺灣骨科器材的進口方面,早期大都仰賴進口,但隨著臺灣骨科器材廠商逐漸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後,臺灣骨科器材市場的內銷比率也逐漸提高,使得國內骨科醫材的進口替代程度也相對提高。因此,臺灣骨科醫材進口值從2012年的18.4億元新台幣成長至2022年的33.3億元新台幣,十年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6.1%,尤其是人工關節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僅2.3%。另一方面,以台灣創傷市場為例,每年預估10萬手術數量,目標10%市佔,每組10萬元,市場價值可達10億台幣。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