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負壓醫療裝置

年度 113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30701~1321116
專利證號 I847916
摘要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負壓傷口療法在各種傷口的治療中都有顯著的效果,從文獻已知負壓傷口治療可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減少換藥次數,臨床上運用於複雜急性外傷傷口、手術傷口、燒燙傷、各式慢性傷口、皮瓣手術、移植手術傷口及線性縫合傷口。本專利使用以調控負壓與真空吸引的器械使傷口與敷料間維持負壓的真空狀態,以維持傷口的濕潤性,縮小傷口的邊緣範圍,增加附近微血管的血流量,並以敷料產生的機械應力刺激細胞及血管新生,進而促進肉芽組織(Granulation tissue)的增生。
特色 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以調控負壓與真空吸引的器械使傷口與敷料間維持負壓的真空狀態,以維持傷口的濕潤性,縮小傷口的邊緣範圍,增加附近微血管的血流量,並以敷料產生的機械應力刺激細胞及血管新生,進而促進肉芽組織(Granulation tissue)的增生。相較於傳統敷料雖然價格便宜,但卻難以即時監控傷口復原,無法促進傷口癒合,需頻繁更換敷料;而高壓氧治療雖然可以加速傷口癒合,但其價格昂貴,且需外接大型設備。因此現今更多醫師選擇利用負壓設備來進行治療。
創造效益 本專利使用以調控負壓與真空吸引的器械使傷口與敷料間維持負壓的真空狀態,以維持傷口的濕潤性,縮小傷口的邊緣範圍,增加附近微血管的血流量,並以敷料產生的機械應力刺激細胞及血管新生,進而促進肉芽組織(Granulation tissue)的增生。相較於傳統敷料雖然價格便宜,但卻難以即時監控傷口復原,無法促進傷口癒合,需頻繁更換敷料;本負壓傷口照護裝置可在醫院端由臨床醫師使用後,拔除負壓器械讓患者回家,由貼片上之照護裝置進行壓力監控
4. 附有壓力感測器,不僅能感測傷口內壓力,也能針對溫度、濕度進行感測,並即時回饋給患者與醫師。
市場資訊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負壓傷口療法在各種傷口的治療中都有顯著的效果,從文獻已知負壓傷口治療可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減少換藥次數,臨床上運用於複雜急性外傷傷口、手術傷口、燒燙傷、各式慢性傷口、皮瓣手術、移植手術傷口及線性縫合傷口。具體來說,以 Philbeck 在1999年發表為例,髖骨褥瘡 (pressure injury) 使用負壓治療和傳統濕紗布換藥治療費用成本效益,負壓明顯減少療程及降低護理成本。團隊過去有極多臨床使用經驗,也有不少臨床病例報告使用 NPWT 負壓治療改善傷口癒合運用在各種領域,而世界各傷口學會每年亦有許多議題討論其臨床傷口運用可行性及研究發展空間大。但一般負壓治療須透過特定大型機器提供負壓,故病患需住院治療,甚至自行租借儀器院外進行療程。除行動不便外,增加返院及儀器不易控制易漏氣,滲漏警報影響睡眠品質。
根據 DATA BRIDGE 於 2022 年 3 月提出的全球負壓傷口治療相關設備市場分析報告,預計至 2029 年規模可達 42 億美元。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整形外科過去針對負壓傷口治療有許多經驗,近年來每年已超過 3000 人次負壓傷口治療之病例並運用在各式各樣傷口。負壓傷口治療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減少換藥次數,在臨床上常用於線性縫合傷口、急性外傷傷口,手術傷口,燒燙傷,各式慢性傷口,或植皮手術,皮瓣手術等。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