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金屬表面粗化方法、金屬與纖維複材之複合體及其接合方法

年度 113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30901~1311121
專利證號 I854375
摘要 一種金屬樹脂複合體係將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接合而成,樹脂構件係使含有填充材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組成,金屬構件與樹脂構件接合之接合面具有由微米側向倒勾型孔洞構成之蝕刻層,以無膠合錨固接合性能強化用於異質板材之製造技術,另,透過接合界面輔以常壓電漿進行改質,界面可植佈與對手件親和性佳的中介層,並以電漿清潔表面及活化中介層,以提升接合強度。
特色 1.材料輕量化:鋁合金/複合材料多功設計,重量較鋁合金材料減輕30%
2.材料具可回收再循環,達到減碳效益:鋁合金/纖維/熱塑性樹脂可回收再生
3.提升附加價值:結構板材透過異材接合達到輕量化,表面保有金屬光澤質感,兼具輕量薄型化之優勢。
創造效益 因應世界趨勢及政府推動淨零碳排目標,在運輸交通載具朝輕量化發展迫切。新的世代將由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逐漸取代金屬材料,因此,在產品的結構設計採用多種材料的組合可以達到輕量化的目標。因此,在金屬與增強型複合材料之結合技術的精進是為關鍵。
市場資訊 因應世界趨勢及政府推動淨零碳排目標,在運輸交通載具朝輕量化發展迫切。新的世代將由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逐漸取代金屬材料,因此,在產品的結構設計採用多種材料的組合可以達到輕量化的目標。
異質接合材料將在2022年至2027年期間迎來一波成長潮,尤其是2022年起,市場年成長率將超過10%,以航太運輸、建築以及消費性電子為主要應用領域,具有高度市場發展潛力。因此,在金屬與增強型複合材料之結合技術的精進是為關鍵。
特別是近年來,使用金屬樹脂複合體的情況也日漸增多,該金屬樹脂複合體是將由熱塑性樹脂形成的熱塑性樹脂部件與由鋁、鐵等形成的金屬部件複合而成。
 國內消費性電子產品用金屬機殼市場規模約新臺幣2,030億元;其中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2.38億台,台灣電子代工五哥年出貨量合計約1.9億台,市占率維持八成以上,整體產值9.08兆台幣。
台灣五大台系代工廠皆有在中國大陸設廠生產。全球各大筆電品牌商紛紛宣示2030年前,旗下產品要使用再生材料的比例;部分大廠提早至2025年,要達成使用20~30%再生材料。
利用熱塑材料與金屬構件結合,於產品生產製造過程更為便利;且所有樹脂皆適用,不需改質即可與鋁合金進行熱壓直接接合,無膠合劑使用,於金屬表面透過蝕刻後形成不規則狀微米倒勾孔,可強化錨固效果。解決現行多數商業化金屬/樹脂異材接合仍透過膠合或鎖固,以達到目標接合強度,易造成拆解回收時的不便與困難。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