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手術器械位移偵測方法及其偵測裝置

年度 111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11121~1301020
專利證號 I784766
摘要     手術鑽削過程中,為避免手術通道周邊相關的標記單元在導航過程中受到遮蔽而無法讀取器械的行進深度;可以通過本發明的深度偵測模組,直接利用手術通道側面加裝的光學編碼器系統來讀取器械上的編碼刻度,並將相關的資訊傳輸到導航系統,進而能得知器械的鑽削深度。藉此,不僅不會有遮蔽性問題,且能精準達到提升手術導航之穩定性的功效。
特色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手術鑽削深度偵測的模組。預期將對導航器械的市場及其使用習慣造成相當之影響:
1.增加台灣手術導航機械手臂周邊相關器械之商業契機。
2.可對應到目前所有需要導航指引的機械手臂,讓外科醫生減少手術導航遮蔽的問題與其醫療糾紛。
3.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導航手術醫療成本。
4.技轉給醫療器材廠商後,可增加其產品線及相關就業人口。
創造效益  藉由本專利發明可減低導航器械上的標記單元因為醫護人員、其他設備的遮蔽,進而引響到導航精度的問題。
 本專利發明可對應到目前所有需要導航指引的機械手臂,不論醫用、或是工業用,只要需要量測鑽消深度的需求,皆可以使用本設計。且生產成本低廉,市場價格極具競爭力。
 獨家專利設計佈局,他人不易突破此技術,具有市場獨占性。
 使用直覺化設計,立即獲取鑽銷深度所需資訊。
市場資訊 由於手術機器人可顯著增強醫師在顯微外科手術的精確性,再加上患者的恢復時間較短以及醫療系統的成本優化,致使手術機器人漸漸普遍應用於各醫療院所。根據GlobalData統計,2019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為39.59億美元,2025年可達到79.69億美元(CAGR 14.4%),如下圖所示;其中,美國為最大市場,2019年的手術機器人市佔率達82.2%,其次為歐洲(13.4%)、亞洲(3.5%)。目前,手術機器人已大幅應用於醫院的各個科別,主要集中於普通外科(34%),其次是婦科(佔26%)、骨科(19%)、泌尿科(14%)、神經外科(3%),其中以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最多,其他則有人工關節用手術機器人(以MAKO為主)與脊椎用手術機器人(以Mazor為主)。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