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熱傳輸系統

年度 111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10611~1291123
專利證號 I767421
摘要 一般熱管熱交換器利用相變化工作流體在熱交換器熱端受熱為蒸汽,將熱傳至熱交換器冷端冷凝後循熱管內壁微多孔結構以毛細力回流至熱端。其主要著眼於提高熱交換器區域內的熱交換效率。由於工作流體氣液態流動方向相反,蒸汽相和液相之間的粘性相互作用,以及流體流經毛細結構之壓力損失,使得一般熱管在面對蒸發器和冷凝器處於相同的水平高度,熱傳輸能力會大幅下降。此外,重力造成的壓降也會影響熱管熱傳效率。若需要熱導至熱交換器外界,通常需要另一個管路將熱以氣體或液體形式帶走。而這會多一個界面熱阻而降低整個系統熱傳效率。
特色 一能自啟動,自循環之結合迴路式熱管及熱交換器之熱傳輸系統具有可提高熱傳效率,縮小佔用空間,還可因料件減少而降低維修難度,因此提高產業應用之效益。
例如,以低溫域熱能進行小型自發自用發電將是持續發展的主流。但低溫域熱能雖然最多,分布最廣,但因為與環境溫差小,可熱轉電效率也最小,其可用空間也小。因此若使用本案之熱傳輸系統,可縮小整個熱電設備體積,同時可藉由管路的設計提高各實施場域可用性。
創造效益 (1) 此熱交換器作為蒸發區,相變化工作流體沿截面積變化管路流入後從外部高溫氣體吸熱後相變化為氣體後流出熱交換器。相變化工作流體入出口不在同一軸線上。
(2) 冷凝區通常為此熱傳輸系統欲傳熱對象,如製程材料預熱區,恆溫槽等。
(3) 截面積變化管路在不同區域具有不同截面積。在熱交換器內部是截面積極小且有粗糙表面的流道以提高熱交換面積與熱交換效率。在熱交換器出口後則呈現截面積增加的內外表面平滑管路以建立與熱交換器內部壓差,並減少管路熱散溢。冷凝區到向變化工作流體儲存區這段管路的截面積再度縮小且具有粗糙表面,以提高冷
市場資訊 1. 熱交換器市場到2023年將達225.9億美元。 (https://www.marketsandmarkets.com/Market-Reports/heat-exchanger-market-750.html )
 
 
2. 全球熱交換器市場,預計從2018年到2022年之間,以6.31%的年複合成長率 (CAGR) 擴大。 (https://www.giichinese.com.tw/report/infi292522-global-heat-exchanger-market.html )
3. 為應對不斷增長的節能壓力,緊湊型熱交換器(CHEs)越來越受到歡迎,尤其是燃氣處理、化工和石油精鍊行業。緊湊型熱交換器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熱回收,這樣使得熱能更好地得到再利用。在原油和燃氣發電廠,熱能的產生是極大的,緊湊型熱交換器可以幫助他們減少燃油消耗和運行費用,同時節約成本。在最新的熱交換器市場研究報告中,歐洲仍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亞太地區是發展最快的區域市場。亞太市場的動力主要來自中國,中國的經濟和工業化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工業產值全球第二,占全國GDP的49%。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型經濟體,中國工業化擴張仍將在中短期內繼續發展,這也有利於熱交換器市場的發展。金磚四國也是推動市場在中短期內發展的動力。其他產品,如板式和框架式熱交換器也呈快速發展態勢,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也在5.3%左右。 ( https://read01.com/NanLD7.html )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