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入料構造

年度 110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新型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00211~1190916
專利證號 M607474
摘要 依據一種熱處理收料裝置前端進料機構,改良設計以解決現存積料之隱憂,其包含:一下料漏斗,與外部一集油槽重合,下料漏斗於集油槽內,於兩者間以一連接管連接,連接管下方接上一工件輸送管,通往原收料機構之集料盒,工件輸送管旁通一開口,與一淬火油輸送管連接,提供工件輸送管動力及行程下吸引流;一連接管以不鏽鋼製成,管壁開孔並以一細網目不鏽鋼網覆蓋。
特色 1.解決原設計於進料機構位置積料隱憂,不會造成混料及產品品質異常。
2.促使國內熱處理加工及相關設備產業技術升級與轉型,往高附加價值之精密小型熱處理設備及處理技術發展,達到高值化之目的,並支援精密機電、3C電子、半導體、光電、遙控機械、模型、航太、醫療等產業之發展,預計可促進投資6,000萬元/年以上。
創造效益 1. 熱處理材料往下料漏斗內自由落下,下料漏斗與集油槽重合,並以連接管相接。
2. 淬火油經螺旋輸送管送入工件輸送管,提供輸送管內推送動力,並於集油槽內形成下吸引流。
3. 依靠下吸引流,熱處理材料順利經過連接管進入工件輸送管,並送至原設計之集料盒。
4. 到達集料盒時恆溫油可通過集料盒底部的鐵網,熱處理材料則留在集料盒內,到達一定重量後自動翻轉收料。
5. 連接管之細網目鋼網能阻止工件於輸送時逸散,且淬火油能順利流出至集油槽,避免淬火油向上堆積至主爐尾段。
市場資訊 3C/光電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相關可攜式機電產品廠正往建立自主設計開發能力發展;在眾多設計開發議題中,產品及零組件之精微化(微型化、薄型化及精密化)、相關製造技術與生產系統的研發為國內產業面臨之最大挑戰。另外,國際上針對未來製造(ManuFuture)需求衍生之未來工廠(Factory of the Future)概念成形,強調使用較少材料、能源、土地、具重覆使用性/再生性與產生較少廢棄物之綠色產品與製程;微型產品的開發、生產設備與系統朝向小型化、可重組化/彈性化與資通訊/知識為基礎(ICT-based / Knowledge-based)之工程與智慧製造發展為其主要內涵,各國均認為精微化為製造產業「根留祖國」之最佳發展方向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