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植入物的製造方法

年度 111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10311~1281202
專利證號 I757665
摘要 本發明是屬於一種可提升抗腐蝕性之表面改質可降解鎂合金顆粒與其製造方法及成型方法,所述之表面改質鎂合金是透過磷酸鈣鹽類化合物沉積在鎂合金粉末表面的製備方式,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鎂合金粉末表面浸入含有磷酸根以及鈣離子的塗層溶液中,反應後經過乾燥得到具有緻密磷酸鈣基包覆之鎂合金粉末。粉末在300℃-450℃以及20-40噸的壓力下成型,緊接著在200℃-500℃下燒結1-24小時。藉此本發明除了具有較佳之耐腐蝕性與生物活性等特徵,並具有可應於生醫材料所需之材料特性與生物相容性。
特色 本計畫開發之鎂合金骨釘微弧氧化表面處理技術,可做為骨折固定之替代產品,手術植入後不需二次取出,省下許多醫療資源,可做為市面上一部分骨科植入物材料之替代品,其市場不容小覷。目前此計畫開發在國內算是創新的領航員,相關的鎂合金醫療器材在市面上尚無產品,因此多位臨床骨科醫師相當看好這項新開發,並建議可由輕負荷部位如:遠端橈骨、鎖骨、跟骨及脛骨上端等,作為前期主要開發方向。
創造效益 (1) 相較於傳統粉末成型之產品,本發明是在成形前之原始材料進行改良,能達到更均勻之分布以及更有效的抗腐蝕能力。
(2) 富含鈣磷之化合物,可控制鎂合金降解速率,不會於短時間內釋出大量氫離子與鎂離子產生副作用。
(3) 本發明製作流程具有成本較低、操作簡單等優點,具有一定的量產可行性。
(4) 處理過後之表面成份包括Ca與P,有利於植入後促進細胞活性與骨癒合。
市場資訊 在全球醫療市場中就骨科器材的產品銷售比例來看,重建元件(即人工關節)是骨科器材的大宗,在2011年全球銷售值約67.7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40%;第二大項產品為脊椎植入物及器械,銷售值為42.4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15.4%;第三大項產品為骨折固定產品,銷售值為21.6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11.7%。
骨科產品的發展趨勢中,全球骨科器材的銷售值由2004年的131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208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6.8%。若以產品別來看,關節重建(joint reconstruction)在成長最快,銷售值從2004年的1.59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5.81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高達20.3%;骨粉及其它骨科材料則為第二大成長性產品,銷售值從2004年的1.7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3.5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也高達10.5%;重建元件(即人工關節)則是近4年內第三大成長性產品,銷售值從1999年的45億美元成長至2005年的96.2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13.5%,並高於全體骨科器材之成長率。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