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扣件成型機之模具異常診斷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年度 109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90801~1281128
專利證號 I700566
摘要   本案提出一適於扣件成形製程之模具失效過程診斷方法,分別透過仿製樣本生成、特徵自動萃取、與多失效模式的診斷等。在生成仿製樣本上,藉由混合不同比例的失效模式樣本,透過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可產生具漸變特性的仿製樣本。在自動特徵萃取上,透過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可識別異常訊號並自動萃取關鍵特徵。在診斷多失效模式上,以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建立失效模型,提供不同失效模式的診斷能力。從而透過監測成形製程的扣件模具狀態變化,以診斷模具耗損程度,達到具有估測製程是否失效的目標。
特色 由於目前扣件加工多由人為抽檢方式檢驗加工過程及產品,使得出現瑕疵因子或模具異常時,無法及時因應,導致許多加工資源與成本的浪費。本案則應用仿製樣本生成並搭配失效模式診動模型以評估扣件製程模具失效過程變化,進而能夠提早偵測出成形機台中模具的異常狀態,並採取適當措施避免錯誤發生,如此可以大幅節省機台停機檢修保養的時間與成本,並提升產品加工及生產運作整體精度、可靠度與安全性。
創造效益 1. 於生成仿製樣本中,透過混合不同比例的正常樣本與失效模式樣本,即可快速且有效生成正常模具至異常模具的漸變資料。
2. 透過特徵自動萃取方法,可有效且快速的篩選異常資料,並自動擷取關鍵特徵,進而減少大量資料處理時間。
3. 透過隨機森林演算法,建立失效模型,並結合特徵自動萃取方法,將特徵匯入製失效模型後,可用於快速診斷多種失效模式,除可改善人工檢驗問題,還可有效應用為扣件加工瑕疵診斷之目標
市場資訊 台灣扣件產業歷經60餘年之發展,形成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型態,已成為全球扣件第五大供應國。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其次則為德國。多年的深耕不但已形成分工細密之產業聚落,且上下游結構完整;起自原料、機器設備、工模具、製造技術、二次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光學篩選、包裝以及自動倉儲等,均能自給自足且具備國際競爭力,創造了全球優勢地位。
然而,金屬扣件製品產業於線上監測方式,以成形與搓牙製程而言,依賴人員巡檢方式,針對抽檢樣品以觀察方式,判斷加工品質或模具壽期,需依賴經驗且缺乏數據驗證,往往發生異常時(如不良品或模具損傷),卻得付出無預期停機的生產損失,造成生產困擾。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