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神經辨識定位方法

年度 109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90111~1271115
專利證號 I681752
摘要 微創手術為患者術後帶來較佳復原成果,但手術中因無法直接觀察的物理性限制,一些重要組織,如主要周邊神經與血管,醫師僅能依賴其解剖知識與經驗進行判斷,進而為手術帶來不確定之風險。
本專利透過連續掃描設備,取得連續性超音波影像,採用深度學習技術,自動辨識神經剖面位置,近一步結合空間資訊,將神經組織進行立體重建,幫助醫師可透過無游離輻射穿透影像獲得神經解剖資訊,讓微創手術執行更加安全。
特色 1. 臨床效益:透過本專利技術實施,醫師能於10分鐘內完成主要周邊神經立體走向,使手術更加快速安全。
2. 產業效益:全球醫療超音波市場趨於飽和,年複合成長率<1%,透過本技術實施,醫療超音波影像設備可擴展應用科別與場域。
創造效益 本專利可透過無輻射的現有超音波影像設備,無需特殊環境與昂貴設備(MRI)透過連續影像紀錄,並由電腦自動判斷神經位置,骨科醫師無需受過專業醫學超音波影像學訓練,即可獲得手術中患者主要的周邊神經立體走向,幫助醫師在執行微創手術時更加安全直觀,同時進一步縮減手術開孔,為患者帶來更佳手術復原情形。
市場資訊 骨科醫材市場受惠於人口老化問題,市場產值快速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骨科醫材市場產值可達610億美元;骨質疏鬆與肌肉量減少是老化難以避免與逆轉之生理問題,伴隨著易產生骨折/骨裂等問題;微創手術可為患者帶來術後較佳之復原狀況,但手術中伴隨著觀察不易施術困難等臨床問題,包含醫師難以確認周邊主要神經位置等臨床需求。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