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自動控制方法以及自動控制裝置

年度 110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100721~1281028
專利證號 I734237
摘要 為解決傳統教導機械手臂時,需進行繁複的點位教導或程式撰寫,本發明是透過3D和2D影像的整合,透過人直接操作物件時,進行物件辨識並同時偵測物件於工作空間中變化的軌跡路徑、姿態轉換和定位方式,並將其轉換為機械手臂動作,透過物件辨識、自適應軌跡優化和定位策略等技術,使機械手臂完成拿取、放置或組裝動作。
特色 改變傳統教導機械手臂的介面與方式,降低機械手臂使用門檻,使現場人員即能透過簡單的教導方式進行產品換樣、換線和快速佈署於自動化生產線上,以降低機器人因換線換樣而產生的維護成本和停機時間。
創造效益 無需透過教導板操作或程式撰寫,即可完成教導機械手臂完成拿取、放置和組裝動作。
市場資訊 根據IFR 2015年的統計,全球工業用機器人以取放作業應用最多(41%),其次為銲接(29%)與組裝(12%);而台灣的應用比例相近,以取放應用(37%)最高,其次為組裝(32%)與焊接。而視覺處理是機器人重要技術,賦予機器人環境感知能力,透過影像分析,可讓機器人自主作動,完成取放、銲接、組裝等自動化作業。但在工業應用上,2D視覺仍較3D視覺普遍,其原因是3D視覺需要昂貴的感測器、深度資訊計算時間長、以及校正複雜;然而,隨著感測技術與運算速度的提升,3D視覺的使用比例將逐步提高。雖然在機器視覺在應用上,已可使機器手臂有彈性的被使用來應付取放、組裝至其他工業製程,但在使機械手臂性使用的過程中,仍需依賴專業人才進行硬體上的整合,程式上的撰寫,才能完整呈現給End-user使用,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除第一次自動化所支付的成本外,將來在產品變更、流水線變動時,皆需有自動化整合等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和程式修改。為此,以不需修改程式的架構為前提的「直覺式操作技術」應用於機器手臂,將實現直接交由現場操作人員即可應付其場現的變動,無疑可帶動國內中小企業提高使用機械手臂進行廠內自動化的意願,更能進一步趨使廠商邁向工業4.0道路。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