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熱交換裝置

年度 108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80921~1271003
專利證號 I672471
摘要 本專利提出低壓損與高熱交換量之波浪翅管型氣-液廢熱交換模組設計,可安裝尾氣排放側進行中低溫廢熱交換與轉能應用。由於氣側壓損影響相對於液側重要,且預期氣側的熱傳係?遠低於液側,因此熱交換表面積設計氣側會大於液側,以平衡?側的熱傳性能為設計目標。設計之氣-液廢熱交換模組,體積小安裝便利,氣側熱交換表面積最大化,有效降低廢氣排出溫度,低壓損可消除對廢氣側堵塞的敏感性,可併聯多組方式安裝分散微渦輪發電系統尾氣龐大的廢氣流量。
特色 可因應生質熱、地熱/溫泉、太陽熱、都市固體廢棄物轉換熱等各特色多元創能所需壓力、溫度與能量導引型態需求。石化、鋼鐵、造紙、化工等工業部門製程設備的低溫廢熱再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降低碳排放有效取用二次熱能進行發電與製冷等應用,以價格優勢、系統服務和顧客滿意商業模式,推廣至廢熱排放用戶端,讓用戶端短期內能回收,同時新創低溫熱能轉換利用的低碳經濟產業。
創造效益 1.有效降低空氣通過的溫度
2.氣側熱交換表面積最大化
3.緊密波浪翅片排列與熱媒管路外表面可產生氣體紊流效果,提升氣側熱傳性能
4.軸向安裝在氣管上,徹底拆卸更容易檢查和維護
5.體積小安裝便利
6.減少壓力損失並消除對空氣側堵塞的敏感性
7.高熱交換量
8.耐高溫、耐高壓(如:製備採用420不鏽鋼粉末搭配選擇性雷射融熔銑削複合加工製造技術)
9.可即時支援廢熱回收轉電技術與系統(ex:質子交換膜式氫燃料電池、低溫ORC、熱再生氨燃料電池(TRAB)、熱電模組等等)
市場資訊 熱交換器如傳統殼管式、板式及鰭管等傳統熱交換器已屬成熟,然而受操作壓力、溫域、效率、體積、壓損等條件限制,而僅能於既有冷凍空調、熱泵及工業製程領域應用發揮效益,未能充分支援於新及再生能源中低溫廢氣或地熱蒸汽等熱能轉換應用所需要的低壓損、耐高溫、耐高壓、抗蝕等熱交換模組需求。本專利提出熱交換模組裝置,預期安裝於渦輪發電機組尾氣側,因此低壓損設計是必須考慮的。2015年全球熱交換器市場價值為126.11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擴大到206億5000萬美元規模,2015年至202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8.3%。支撐這個成長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新興經濟各國的需求擴大。歐洲及南北美洲的熱交換器市場,預測成長比亞太地區低。亞太地區的熱交換器需求,主要由於產業化的擴大與中國和印度的開發中國家的需求增加,預計與相較其他地區急速成長。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