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骨科植入物

年度 108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80721~1270606
專利證號 I666004
摘要 一件式仿自然牙為植體與支台體一體成形,其仿原生牙根部具多孔結構,於仿自然根部與支台間具一角度形成溝槽平台,一件式植體種入齒槽骨中時,搭配相關手術器械,憑藉支台體上方兩平面,給予一件式植體支台與牙冠抗旋之能力。若此一件式植體植入上下顎前牙區,由於此位置之牙齒多屬扁平及厚度較薄且與上下顎呈現有角度情況,仿自然根部與支台間具一角度形成溝槽平台,可使一件式植體錨定於正確位置為支台體上方兩平面需與牙齒方向平行,且供支台體上方溝槽調整與定位支台體。植入後經由固定橋接物維持其初期穩定度,減少術後咬合與晃動問題
特色 目前國外人工牙根大廠皆採椎狀、柱狀、椎狀與柱狀結合等數種植體設計,皆提供植體植入時,支台體與手術器械接觸平面。植牙過程容易破壞原先之齒槽窩洞形貌與骨組織,若進行相關骨缺損補骨手術,則需於牙齒拔除後等待數月,伺骨頭癒合完成後再置入植體。而傳統植牙採即拔即種手術,於初期穩固度部分,目前仍無法有效進行維持與控制,不少臨床案例顯示,等待骨整合的時間中,由於缺牙區並無咬合負荷,容易造成齒槽骨的吸收與軟組織的退縮,造成植體置入的困難與美觀的影響,有時需合併值入骨粉與軟組織手術的修復,不僅增添植牙成功率的變數
創造效益 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使全球持續走入高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數及平均壽命的增加,因老化造成牙齒之缺損數量增多。當牙齒缺損若未加以修補復形將影響咬合及咀嚼功能,還會有後牙往前傾倒、骨萎縮及臉形改變等後遺症,目前臨床多採人工植牙補綴手術。而人工植體的發展已數十年,由於材料的進步與技術上的克服,整體植牙成功率已有相當之成功率,儼然成為缺牙患者最理想的治療選擇。則傳統植牙過程,需於牙齒拔除後等待數月,伺骨頭癒合完成後再置入植體。許多案例顯示,這段等待癒合的時間中,由於缺牙區並無咬合負荷,容易造成齒槽骨的吸
市場資訊 近10年來,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全球人口持續朝向高齡化發展。依據聯合國定義,一個地區的65歲以上人口占總數超過7%,或60歲以上人口占總數超過10%時,即是「高齡化社會」,從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可知,全球自2002年起已普遍進入高齡化社會」,推估2050年全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將成長至14.9億人口,約占當時全球總人口的16.2%,如圖一所示。而近年口腔補綴復形產業發展中,因影像數位化與三維積層製造技術進步快速,知名品牌業者不僅自行研發,更積極與全球具特色技術的公司與先進技術的學校,進行併購與策略合作。此舉反映出,口腔復形物不同於現今醫療器材,是依據患者生理與病理條件量身製作的客製化醫材,只要能於結構設計、生醫材選用與快速精密製程的精進,都能激盪出全新應用與優異效果,大大不同於別過往人工牙根植入物等。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