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電解拋光液組成物及其應用

年度 108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80821~1261203
專利證號 I669421
摘要 本專利鈦合金電化學拋光電解液配方選用無水乙醇、乙酸、過氯酸與界面活性劑,減少過去電化學拋光液常用的氫氟酸、醚類與氯化鋁等,降低對人體與環境的毒害及汙染性,此鍍液的開發除應用於醫療產品外,亦可應用於工業相關產品。其電解參數開發可應用於直流電源加工表面處理,電解拋光後表面具高光澤度之形貌,並可協助修飾加工後工件細微毛邊處理。但電解拋光時因工件表面設計孔洞尺寸小(<500μm),阻礙電解拋光之電場集中機制,影響表面處理之效果,故鍍液中添加界面活性劑有助於降低電解拋光鍍液表面張力,令電解拋光不受限於工件外型設計與
特色 近年來鈦及其合金因其良好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在醫學器械、化工機械、航太航空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表面拋光可提升鈦及鈦合金的裝飾性、耐蝕性、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具有重大的意義。在眾多的表面拋光技術中,電化學拋光因其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速度快、勞動強度小的優勢,並且具有表面無加工硬化層、耐蝕、耐磨反射率高等一系列優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
    客製化3D列印目前應用領域相當廣泛,例如:工藝品、醫療器械與特殊機械零組件等,3D列印透過粉體雷射成型,其表面多為粗糙之微觀形貌,將影響其成品
創造效益 本發明專利包含鈦或鈦合金金屬、3D列印金屬、電解液配方與、電解參數與處理後表面形貌結構。本專利以開發對人體與環境降低危害性之電解拋光鍍液,電解拋光採溼式電化學處理,可適用於各種形貌之工件表面,不受限於工件外型設計,但鈦金屬工件上因功能性需求設計的微孔(<1mm),因鍍液表面張力而造成微孔內部無法進行電解拋光,進而影響工件電解拋光之品質。過去表面處理分散效能大多藉由增加外部設備與製程加以輔助,以改善高深寬比大物件氣體黏附表面影響鍍膜之疑慮,但其改善方式將提高設備成本與時間的花費。
本專利製程僅以一步驟電解拋光
市場資訊 根據衛生署統計我國十大癌症死因資料指出,口腔癌是近十年間死亡率成長速度最驚人的疾病。而治療後的口腔癌患者須接受口腔/顱顏重建手術,以恢復臉部美觀與咀嚼咬合功能;除此之外,在我國實施騎乘機車須戴安全帽政令後,全台車禍導致臉部骨折患者數量大幅增加,患者同樣需要接受口腔/顱顏重建手術,以恢復臉部美觀與咀嚼咬合功能。
因應科技進步與臨床需求,口腔/顱顏復形產業從過去僅提供醫師手術導板,降低複雜手術執行的困難程度之角色,發展到用術前規劃軟體,依據患者本身條件與醫師建議,導入生醫材料與3D列印,客製化製作口腔/顱顏復形物。近年來3D列印技術的應用快速擴張,醫療應用無疑成為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應用項目之一,包含醫學模型和復健輔助器材等都能利用3D列印製作,產品不只能符合使用者的客製化需求外,生產成本更受惠於供應鏈的縮短而大幅降低。根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TMR)研究報告表明,預估2013至2019年全球3D列印應用於醫療市場規模將由354,500千美元達到965,500千美元,複合年成長率達15.4%。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