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金屬工件表面改質方法

年度 106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61121~1251101
專利證號 I605898
摘要 本專利設計以超音波珠擊法對一沃斯田體系不銹鋼表面處理,使其表面產生奈米晶粒,此奈米晶粒可增加表面硬度與化學活性,以HCl氣體去除表面殘餘氧化層,再施以氣體氮化之化學熱處理法,提高表面硬度,且不降低其耐蝕性。
經超音波珠擊之不銹鋼表面,可提升3倍硬度,但硬化層僅 20 nm,再經過滲碳、氮化或碳氮共滲之化學熱處理法,其硬化層可達 20 ~ 30 μm,因此複合製程能有效提升硬化層厚度與減少熱處理時間。
特色 不銹鋼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往超純淨化、微合金化及多元化,以充分發揮其功能性材料的特色,不銹鋼分許多種類,因其優?之抗銹蝕特性而適合做為結構件或要求裝飾效果之外觀件等用途,如?絲、?帽、樞軸、插銷等工件;或如手錶、手機等電子產品、飾品、家用電器之外殼等。
其中應用最廣泛且耐蝕性最好的就屬沃斯田體系不銹鋼(SUS 304、SUS 316L),但因其硬度低,此種?銹鋼用於外觀件時,係容?產生刮損或受撞擊而?表面破損,以傳統熱處理方式雖可強化表面硬度,但耐蝕性就會大幅降低,無法兩者兼顧。
創造效益 1. 本專利設計以超音波珠擊法對一沃斯田體系不銹鋼表面處理,使其表面產生奈米晶粒,此奈米晶粒可增加表面硬度與化學活性。
2. 經超音波珠擊後的沃斯田體系不銹鋼表面,以HCl氣體去除表面殘餘氧化層,再施以氣體氮化之化學熱處理法,提高表面硬度。
3. 經超音波珠擊之不銹鋼表面,可提升3倍硬度,但硬化層僅 20 nm,再經過滲碳、氮化或碳氮共滲之化學熱處理法,其硬化層可達 20 ~ 30 μm,因此複合製程能有效提升硬化層厚度與減少熱處理時間。
市場資訊  2014年第三季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復甦力道緩慢,導致美國延緩縮減量化寬鬆政策,加上新興市場成長受到歐債危機影響,且因中國景氣降溫經濟數據表現未如預期等,導致與不銹鋼相關聯產業如家電、汽車、軌道交通、營建等領域需求低迷,然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仍持續增加,直接造成不銹鋼產業供需嚴重失衡之現象。2014年全年不銹鋼冷軋價格在2,100至3,100美元/噸區間震盪,預估2015年上半年不銹鋼價將繼續低位運行。
    預估2015年國際鎳價上漲空間不大: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及中國大陸採用RKEF工藝法生產鎳鐵,助長鎳鐵產能與產量過剩之狀況,產生抑制鎳價之作用,並有中國大陸廠商研發使用紅土鎳礦,直接冶煉不銹鋼並生產出鋼胚之先進流程,其成本比純鎳煉製低20%~30%,更因此壓縮純鎳之需求,導致LME鎳庫存量節節上升,且鎳價持續探底。預估2015年國際鎳價並無大幅上漲空間,2015年平均鎳價約為14,900至18,500 USD/噸左右。摩根士丹利甚至預期今年LME期鎳均價將達到19,350美元/噸,較去年均價上漲14%。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