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異質接面結合本質矽薄膜太陽電池的製程方法

年度 106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60221~1241125
專利證號 I572053
摘要 本專利之主要目的在提供矽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與其製程方法。單晶矽N型半導體製作出金字塔型結構,但由於金字塔底部出現深V凹槽,導致後續P-i-N薄膜沈積的步階覆蓋不佳。因此本發明提出使用原子層沉積(ALD),特別是電漿輔助式原子層沉積(PE-ALD)法來沈積i-P/i-N薄膜,以提高i-P/i-N薄膜沈積的步階覆蓋,減少了電子電洞產生復合現象,提高其開路電壓及短路電流密度。
特色 由於使用高效率23%的異質接面矽基太陽能電池,使用時預期模組效率可達21%,因此每一平方公尺內可以產生220W。以國內每人需要1KW的用電規模而言,5口之家需要5KW,亦即需要22.72土地面積,平方公尺的若使用原先18%的矽晶模組,需要27.77平方公尺的面積,大幅降低土地的使用,亦可以提高人們的使用意願。
創造效益 在製作非晶質/結晶矽異質接面太陽電池第一步驟中,單晶矽N型半導體製作出金字塔型結構。但由於金字塔底部出現深V凹槽,導致後續i-P/i-N薄膜沈積的步階覆蓋不佳。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技術近年來突破性發展,被廣泛的運用到各種電子工業運用。藉由依序注入適當之前驅物(precursors),並於兩前驅物之間注入惰性氣體加以區隔,ALD技術可成長高品質且高均勻性之薄膜。
市場資訊 目前由於國際能源短缺,而世界各國一直持續研發各種可行之替代能源,而其中又以太陽能發電之太陽電池最受到矚目,太陽電池係具有使用方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廢棄物、無污染、無轉動部份、無噪音、可阻隔輻射熱、使用壽命長、尺寸可隨意變化、並與建築物作結合及普及化等優點,故利用太陽電池作為能源之取得。
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貝爾實驗室首先研製出的矽太陽能電池逐步發展起來。隨著太陽電池之發展,如今太陽能電池有多種類型,典型的有矽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與其製程方法、化合物太陽能電池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