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假體

年度 105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50521~1231207
專利證號 I533896
摘要 本專利將開發一種適合微波醫學影像使用之假體,目前醫學影像假體的功作為測試或校正影像設備,假體內通常會由不同材料組成,依照各種不同尺寸之幾何外形排列或堆疊,藉以比對影像設備的成像結果,評估該設備之解析度、分辨率或正確率等性能。但這類假體大多使用無機材質製作,因此無法模擬人體組織之介電常數差異,也無法適用於微波醫學影像。本專利所提出之有機與無機混合材料影像假體包含介電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有機材料(如蛋白質、藻膠等),經由上述材質不同外型與尺寸的堆疊或排列,評估微波醫學影像對於不同介電常數及密度材質之
特色 微波影像具有非遊離幅射優勢,利用組織介電常數所取得之影像特徵可能是其他影像工具分析不出來的,加上微波影像成本較低,能夠取代目前一些影像技術之應用,也能創造新的影像技術應用方式:本專利在於提出一適合微波影像之假體,具有下面的效益:
一、 提供微波影像品質評估依據
二、 增加微波影像的實用性與判斷準確性
三、 提升校正影像之精準度
創造效益 本專利開發之有機與無機混合材料影像假體,包含介電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有機材料(如蛋白質、藻膠等),相對於目前使用無機材質所製作而成的假體,更為適合評估微波醫學影像。此假體材料中的介電陶瓷,可經由不同製程,製作出不同介電常數之介電陶瓷塊,高分子材料則具有種類多及取得容易的優勢,而有機材料經由不同配方調製,可仿造人體內各種組織之特性,且容易與其它假體材料作結合。上述三類材質所混合之假體,可評估微波影像對於不同介電常數及密度材質之解析度、分辨率、正確率、衰減程度及均勻度等影像品質。
市場資訊 非游離輻射微波成像技術在生理組織的成像具有較高之影像對比,
目前醫學影像診斷方式可分為有游離輻射或非游離輻射兩類,游離輻射的特性為波長短、能量高,但不宜頻繁照射檢查,並且須監控使用劑量,避免造成病患身體負擔;而非游離輻射的安全性高,可進行頻繁照射檢查,並且無使用劑量之限制。微波為非游離輻射光源(non-ionization radiation),無劑量限制,安全性高,檢查次數不受限制;其穿透距離小,不易傷害目標之外組織或器官;由於軟硬組織介電常數不同,因此有不同吸收及散射率,人體組織屬於高吸收且為多層介質結構,造成顯著微波散射現象,接收紀錄微波照射人體後之散射訊號。藉由散射訊號接收可運算出組織介電常數與導電率空間分布,並經逆運算技術獲得待測組織之解剖與特徵影像。微波電子學和測量儀器技術成熟且體積小,其設備與X光或MRI 儀器相比較為便宜,加上無輻射顧慮,可適合於診療室內使用,提高醫師診斷方便性。因此,微波影像被視為下世代醫學影像重大關鍵技術。極適合用於醫療影像,其運用在影像診斷上可降低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減少醫療設備成本及花費。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