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鎂合金表面處理方法

年度 105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50521~1231120
專利證號 I534299
摘要 本發明專利包含鎂合金微弧氧化電解液、電解參數及處理後鎂合金表面形貌結構。鎂合金微弧氧化電解液選用配方容易取得包括:氫氧化鈉、磷酸鈉、偏矽酸鈉、鹽類螯合劑與含鈣鹽類,以對環境無汙染的鹼性電解液,此鍍液的開發除應用於醫療產品外,亦可應用於工業相關產品。其電解參數開發可應用於大電流加工之表面處理,微弧氧化後表面成份包括Ca與P離子,並在微弧氧化後進行矽烷化表面改質,增加氧化膜表面的穩固性,當植入物鑄件降解的過程中,會逐漸釋出促進骨癒合生成的Ca與P離子,並同時提升微弧氧化鎂合金基材表面的耐蝕性。
特色 就骨科器材的產品比例來看,重建元件(即人工關節)是骨科器材的大宗,2011年全球銷售值約67.7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40%;第二大項產品為脊椎植入物及器械,2011年的銷售值為42.4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15.4%;第三大項產品為骨折固定產品,2011年的銷售值為21.6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11.7%。若就近6年發展趨勢來看,全球骨科器材的銷售值由2004年的131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208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6.8%。
創造效益 (1) 電解液配方原料容易取得,對環境無汙染,除醫療產品外,亦可應用於工業產品。
(2) 大電流參數設定,可加速抗腐蝕生醫陶瓷膜形成。
(3) 表面數十微米之緻密陶瓷氧化層,可控制鎂合金降解速率,不會於短時間內釋出大量氫離子與鎂離子,危害人體。
(4) 微弧氧化後基材表面耐蝕性良好,且表面成份包括Ca與P,有利於植入後促進骨癒合
(5) 微弧氧化後基材進行矽烷化表面改質,增加氧化膜表面的穩固性,並提升基材表面的耐蝕性。
市場資訊 就骨科器材的產品比例來看,重建元件(即人工關節)是骨科器材的大宗,2011年全球銷售值約67.7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40%;第二大項產品為脊椎植入物及器械,2011年的銷售值為42.4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15.4%;第三大項產品為骨折固定產品,2011年的銷售值為21.6億美元,約佔整體骨科器材產品的11.7%。若就近6年發展趨勢來看,全球骨科器材的銷售值由2004年的131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208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6.8%。若以產品別來看,關節重建(Other Joint Reconstruction)在成長最快,銷售值從2004年的1.59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5.81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高達20.3%;骨粉及其它骨科材料則為第二大成長性產品,銷售值從2004年的1.7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3.5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也高達10.5%;重建元件(即人工關節)則是近4年內第三大成長性產品,銷售值從1999年的45億美元成長至2005年的96.2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13.5%,並高於全體骨科器材之成長率。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