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陶瓷表面處理方法

年度 104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41011~1221119
專利證號 I503298
摘要 本發明技術系為改善陶瓷在進行蝕刻時,除雷射技術外,僅能利用氫氟酸(HF)進行蝕刻。然而,HF對人體有劇毒,當不慎接觸到HF,必須利用葡萄糖酸鈣進行解毒,否則,當HF與骨頭中鈣離子結合時,會引發低血鈣症,導致心、肝、腎或神經系統的損傷。因此本計畫發明一種新型不使用HF的表面處理技術,可應用於陶瓷材料,但與HF相比,更為安全且對環境影響較小之表面處理技術。
該技術包含一種帶氟鹽類、一種酸性液體、一溫度控制與超音波震盪過程,混和液含有F-,因此在酸性環境下,對陶瓷材料進行表面處理,可達成與HF相似之蝕刻效果
特色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經過成形和高溫燒結製成的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應用範圍可粗略化分為:電子陶瓷、生醫陶瓷及結構陶瓷。
電子陶瓷:可作為電容器,且其為電子陶瓷類中產量最大的,此外,藉由其介電性質特性,則可應用在行動電話及衛星通訊上,在講究個人工通訊的今日,有無窮潛力。
生醫陶瓷:因陶瓷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因此生醫陶瓷主要用在人體骨骼、肌肉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修復和替換上,應用產品有人工骨骼、人工牙根等。
結構陶瓷:因陶瓷具有高強度、高硬度,高化學穩定性,因此被廣泛應用在機械、冶金、化工、航太等領
創造效益 本新型陶瓷表面處理技術開發主要優點有下述幾項:
1. 此製程技術簡單,無煩雜調配步驟,且與HF相比,較無安全虞慮,與其他金屬蝕刻液相比,價錢低廉,利潤可觀。
2. 此製程適用於各種陶瓷材料,只需調配適當濃度,不需添加額外重金屬催化劑,造成二次汙染。
3. 本專利範圍包括一超音波震盪,可有效縮短反應時間,加速陶瓷蝕刻反應。
市場資訊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