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年度 101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11101~1161122
專利證號 I376036
摘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形成一鋁金屬層於一金屬基材上;(b)進行陽極氧化處理,使該鋁金屬層形成一陽極氧化鋁(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模板,該陽極氧化鋁模板具有複數個孔洞;(c)進行超臨界電鑄製程,以將一導電金屬填滿該等孔洞而形成複數個柱體;(d)依序移除該金屬基材及該陽極氧化鋁模板;(e)依序形成一p-Si層、一n-Si層及一電極層。藉此,可於該陽極氧化鋁模板上有效製造高深寬比達100以上的奈米孔洞,以製造出高深寬比奈米柱體。
特色 本技術是以簡易方式製備出高深寬比奈米孔洞結構,將別於傳統如LIGA製程之成本高、程序複雜及製作費時等缺點。另以超臨界流體配合電鍍液與界面活性劑所形成的乳化態,將比傳統電鍍液更具擴散性與低表面張力,使奈米深孔洞的電鑄效果更佳與具連續性。本專利訴求於可撓式電子產品應用,因非晶矽的低發電轉換效率乃由於太陽電池供給電力負載,當電流通過時,因電極或半導體整體內的電阻所生焦耳熱之串聯電阻損失,若改善電流傳輸點接觸面積,將可有效增進發電轉換效率。
創造效益 (1) 可以簡易方法製造高孔洞密度、孔洞分佈均一奈米細孔,有效製造高深寬比達100以上的奈米孔洞;
(2) 解決電化學沉積、毛細效應或化學氣相沉積等方法,因表面張力之故無法製作出連續完整性的高深寬比奈米線,避免因高溫電鑄製程造成微結構崩塌缺點;
(3) 產製可撓性薄膜太陽電池,可作為軟性電子元件;
(4) 以簡易方法,於太陽光電模組上增生奈米結構,提昇電流傳輸面積與導電性,繼而提升電池對光載子的收集效果,可增加太陽電池光電壓轉換效率。
市場資訊 非晶矽太陽電池的低發電轉換效率乃由於太陽電池供給電力負載,當電流通過時,因電極或半導體整體內的電阻所生焦耳熱之串聯電阻損失,若改善電流傳輸點接觸面積,將可有效增進發電轉換效率。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06-02-15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