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保險桿緩衝裝置及車輛

讓與公告年度 114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90601~1271202
專利證號 I694935
摘要 交通事故中,車頭撞擊的比例高達65%,一般車輛安全性考量之下,皆希望在有限的空間內擁有越多的吸收撞擊能量,但長車頭會駕駛者操控視野降低,一般車種的保險桿大多僅有單純吸能盒,以吸收撞擊力為主,一但發生碰撞會使車體結構產生永久變形。
本專利提出一種附加彈性結構的轉軸式保險桿,在碰撞下,衝擊力由車頭傳遞至保險桿,保險桿旋轉同時推擠片狀彈性結構進行能量吸收、緩衝與抵抗,延長撞擊行為發生時間,降低衝擊加速度的波峰。在一般力道下,車體遭受外力撞擊,不致於使大樑承受超過降伏強度力道,產生永久結構變形。
特色 本結構簡單,僅需替換大小與不同彈性係數的彈性結構,即可適用於各種不同用途車種,遭受較小撞擊力,力量小於結構破壞強度,不產生變形,遭受大撞擊力,力量大於結構破壞強度,則「前撞能量吸收裝置」發揮功能,以撓性件緩衝、抵抗力量。
創造效益 本設計結構輕巧,利用保險桿旋轉方式轉移碰撞力量,且利用彈性材料緩衝與抵抗力量,不需增添太多重量,即可提高安全性,維修性方便,且可適用於多車種。微型車重量輕,若以一般市售車「吸收」撞擊力的方式而言,吸收能量有限,因此本結構除了以吸收能量以外,亦以緩衝、抵抗的方式保護乘客。
市場資訊 一般市售車絕大部分僅在車體大樑前方放置保險桿,並以簡單吸能盒結構進行碰撞能量吸收,但此吸能盒僅有吸能效果,並無緩衝與抵抗兩種功能,另有許多以油壓結構等安裝於大樑,當車輛遭受撞擊歷時,力道以車體內油壓管進行力量移轉,但此結構複雜,且具有相當重量。
目前全球有趨勢往都會型微型電動車發展,但一般微型車由於著重於續航力表現,且目前全球尚未對為行車結構碰撞安全有所要求,因此車體結構追求簡單、輕巧,若發生碰撞行為,短小的車身難以抵抗強大撞擊力,碰撞安全性不足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12-08-04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