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專利名稱

微波仿生假體材料及其製作方法

讓與公告年度 113
狀態 獲證維護中
獲證編號
類別 發明
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權人 金屬中心
專利起訖 1051121~1241207
專利證號 I558423
摘要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提出一種微波仿生假體材料,其原料包括:明膠(gelatin)、對甲苯甲酸(p-toluic acid)、正丙醇(n-propanol)、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煤油(kerosene oil)、紅花油(safflower oil)、甲醛溶液(formaldehyde solution)以及界面活性劑(liquid surfactant),此外,該原料需視情況需要選擇導電材料;將原料均勻混合成膠狀後,在常溫長壓下冷卻,即製得所述微波仿生假體材料。其中,該微波仿生假體材料之介電常數與導電度可依據不同摻雜比例之導電材料進行調整。
特色 醫學影像或其它非醫學應用之假體(標準品),隨設備應用領域不同及是否設計為消秏品而有所差異。以老年醫學角度評估巿場潛力,隨老年化趨勢發生肌少症、骨質疏鬆機率將提升,配合各醫療/醫事院所執行相關檢測與體檢,以及伴隨療程中的追?設備之校正需求必然存在。若以台灣地區肌少症18~64%及骨質疏鬆22~41%之高盛行率醫療需求評估,地區級以上醫院約超過年450家,若每家至少配置一單位微波醫學影像設備,則非秏材假體產值約NT 1億(若無損壞則多為固定資產)、仿生蛋白質秏材假體約2.1億/年,若加以評估研究機構之需求,將可能超過NT 2.5億/年。
創造效益 在過去技術所開發之微波仿生假體材料中,其使用的材料為熱固性樹脂、導電性粉末和介電陶瓷粉末,來進行混和製作複合介電材料,此介電材料可以視為固態有機假體;該微波仿生假體材料,並無法同時控制介電常數與導電度。
而本發明提出一種微波仿生假體材料,該微波仿生假體材料透過摻雜不同比例之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石墨烯(Graphene)或奈米銀粒子,藉此有效控制該微波仿生假體材料之介電常數與導電度。
市場資訊 對於具有可自由調整介電參數與導電度特性之微波仿生假體材料而言,其主要的產品市場為醫學影像檢測系統,可有效提昇醫學影像檢測系統之影像還原解析度與精確度,提高惡性腫瘤之診斷效率。
聯絡人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羅政副組長 
Tel: 07-3513121轉2366, Fax: 07-3534062
E-mail :judylo@mail.mirdc.org.tw
更新日期:112-08-04 /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