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塑膠餐具應用研討 15日舉行

民以食為天,台灣早期從農業起家,收成的稻米、小麥、蔬果等食物衍生各式各樣的美食,飲食乃為台灣初期不可或缺的民生產業之一,民眾在烹調或享受食物時,皆須透過鍋、碗、瓢、盆等器皿工具輔助,因此為了滿足龐大的飲食需求,帶動了周邊餐具產業在台灣的崛起。隨著餐具使用輕量化、高強度、便宜…等因素及外食人口的增加,塑膠餐具在70~80年台灣B型肝炎盛行的年代,逐步成為台灣主要的外銷產品之一,全盛時期台灣塑膠餐具出口貿易值成長比例甚至高達80%,並以外銷美國產值最高,90年代後,藉由石化產業強力帶動下,台灣塑膠王國美名逐漸成形,加上南部地區積極推廣飲食觀光,從此塑膠餐具與民生飲食緊密結合,成為國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市場進而轉變成內銷模式(內外銷比為88:12)。近年來,受到全球環保議題的影響,塑膠餐具的使用備受限制,嚴重衝擊南部地區相關產業,轉型或轉往大陸市場成了新一代的趨勢,結束台灣塑膠餐具產業曇花一現的榮景。
經濟部技術處為照顧國內傳統產業,推動地方特色產業聚落,委託(財)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執行「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並與(財)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合作,共同輔導國祐塑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珈甫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活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亨將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廠商籌組「塑膠餐具產業聚落研發聯盟」,協助傳統塑膠餐具達到高值化轉型之目的。..(摘自2011-11-07.經濟日報.C11.產業商機)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