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

金屬中心董事長黃啟川:肩負著落實政府產業政策的使命

我國在民國50年代,工業產值首次超越農業,政府為強化工業技術發展,於民國52年成立屬於財團法人的金屬中心,引進國外金屬二次加工技術,投入產業輔導,並協助中鋼建廠,建立我國工業發展所需關鍵材料加工技術及設備自主能量,為日後台灣發展重工業及轉型科技產業奠定基石。
  陪台灣走過經濟起飛
  民國60年代,台灣投入十大建設,開啟台灣邁入經濟成長、起飛的時代;當時金屬中心以其核心技術如鑄造、鍛造、焊接、沖壓…等技術能量,協助推動許多金屬相關產業的發展,造就70年代台灣在扣件、手工具、閥類、自行車…等產品,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產外銷基地,也奠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
  80年代以後,台灣製造業面臨技術升級與轉型議題,金屬中心也適時強化研發,協助推動全面電腦化、品質國際標準與驗證,並成立自動化輔導團,從技術、管理、檢測等各方面支援產業發展。同時,適時配合產業發展需求,加強提供人力培訓服務。
  90年代起,隨著中國大陸、新興國家的崛起,產業競爭愈加激烈, 金屬中心服務與研發範圍,也因應產業需求,由傳統金屬加工逐步擴及光電、半導體、醫療、電動車、風力發電等新興產業領域;現階段更積極投入先進金屬材料與製品、精微模具零組件、智慧系統及自動化設備關鍵模組等之技術研發,持續深耕產業技術能量,同時整合檢測驗證、碳足跡管理、製造業服務化,以及智權佈局與科技美學等策略,支援產業進行關鍵產品開發。
  產業轉型重要推手
  金屬中心董事長黃啟川表示,自創立之初,金屬中心即肩負著落實政府產業政策的使命,努力做好政府與業界的資源溝通橋樑,將研發資源做有效的轉化,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後盾。尤其近年金屬中心積極走入國際,在包括日本G-Mark、德國Red Dot、以及美國百大科技獎R & D 100等各大國際主流競賽中,屢創佳績;在其它世界知名發明展如德國紐倫堡、瑞士日內瓦、美國匹茲堡、法國巴黎等,也展現創新實力。
  除了積極服務產業發展技術,在檢測驗證部分,也是金屬中心協助業者進軍市場的重要支柱,可為國內外各認證標準進行檢測及認證服務。該中心更在2011年塑化劑事件及2013年毒澱粉事件中,立即因應民眾需求,投入提供分析檢測服務,為國人飲食安全把關,近一步將各類先進實驗設備資源發揮最高利用價值。
  綜整當前產業需求,金屬中心之服務領域畫分為金屬材料及製品產業、模具暨精微零組件產業、車輛產業、醫療器材及照護產業、高值設備產業等五大領域;並且在產業管理與研究、智權布局、人才培訓等方面,提供業者軟、硬體等全方位支援。
  以金屬中心聯合中鋼、華創共同成立之「汽車聯合實驗室」為例,透過跨界整合,擴大資源縱效,共同為國內車輛產業之節能、輕量化技術提升貢獻心力。另外也加入國內產學研單位共同成立的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RC),藉金屬材料與加工製程方面的核心技術,在結構設計與輕量化方面進行研究開發。
  厚實產業國際競爭力
  其它整合作為還包括了成立「台灣風力發電產業協會」,協助國內中小型風力機廠商與國際測試驗證機構接軌,並發展離岸風力發電設備,落實國內風電產業之生根與發展。並積極推動跨國合作,與日商 DISCO公司簽署MOU,推動國內半導體設備供應鏈本土化;與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STC)簽署MOU,針對鋰電池品質及安全規範,進行強化及技術開發;與日本NIMS複合材料中心簽署MOU,將合作研發並進行研究員及資訊交換。藉由建構跨國平台,厚實國內產品進軍國際之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金屬中心98年起執行南科管理局委託的「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也成功引進37家醫材生技廠商進駐南科高雄園區,促進投資超過新台幣53億元,同時創造600個以上就業機會,讓南科高雄園區成為台灣最成功的生技醫材專區;該醫材產業聚落的成形,讓南科高雄園區有機會成為醫材業的矽谷,提供one s top shopping一次購足服務,產業前景值得期待。可說是串連產業資源、觸發轉型升級企機。近5年率領國內業者打遍國際市場,逐漸擴大廠商知名度與合作規模,2012年與巴西中巴醫院(SINO-BRASILEI RO)建立合作關係,今年再促成科頂(Codent)與英國業者The Bar den Corporation(UK) Ltd的合作,在醫療產業逐步建立領導地位。
  金屬中心執行長伏和中表示,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挑戰,金屬中心未來仍需秉持前瞻創新、價值創造及產業優先的核心理念,加強與國際最新研究趨勢接軌,支持具前瞻價值的創新研發,並且落實國家產業發展策略,發揮價值創造的關鍵角色,成為產業趨動引擎,邁向全球最先端的金屬科技研發與應用服務機構。...(摘自2013-10-21工商時報)
維護單位:系統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