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07年2月7日
第 10 期
 
 
產業新聞
模具特展港都開鑼

  科工館、金屬中心、高雄第一科大、及應用科大共同主辦的「有模有樣-模具特展」,1月30日開幕,展開為期四個月在科工館的特展。

  特展中「超小的模具區」所展示的超細線、精微插銷等及導光板模具皆是該實驗室成果。在「最大模具區」,金屬中心展出汽車保險桿模具,該模具係以電鑄技術開發大型模具以達到快速且精密成型。在「醫療區」中展出人工關節鍛造模具、抗菌鍍膜剪刀等。而在「模具技術區」展出鞋模、鋁門框模、光碟讀取臂連續沖模、汽車輪胎鑄造模具及鎂合金手機外殼等。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年產值逾120億元,賺取外匯重要產業之一:台灣鋁輪圈出口 2006年成長8%
  2006年台灣汽車輪圈總出口值約110億元,鋁輪圈約占85%,近二年因部份廠商陸續將生產線外移,鑄造鋁圈產量衰退,但鍛造鋁圈產量持續成長,且出口單價較高,此外鑄造鋁圈的單價,亦隨原料價格上漲而略有調漲,估計2006年總出口值約成長8%。

  2005年台灣鍛造鋁圈出口值約13億元,估計2006年約17.3億元,成長33%,產量約80餘萬件。2006年初以來,國際鋁價約上漲50%,由於輪圈業不易將原料成本壓力全部轉嫁至消費者,大多仍面臨慘澹經營狀況。

  台灣鋁輪圈產業年產值達120億元以上,有20餘家業者,年產能超過一千萬個,外銷比重高達80%,約占全球鋁輪圈產量的6%,是我國賺取外匯的重要產業之一。其中只有少數廠家供應國內外OEM車廠,其餘皆以供應維修市場為主。

  國內鋁輪圈周邊產業配合完整,產品開發設計及國際行銷能力強,具快速反應能力,更重要的是品質穩定、交期短、信用佳,能在惡劣競爭下持續成長。目前國內輪圈業者稼動率普遍在80%至90%,但勞工短缺,是業者與大陸廠商競爭上較大的隱憂,但如善用兩岸分工情勢,強化品質與交期的差異性,對搶食歐美車廠釋出的訂單仍具優勢。

  鋁輪圈屬3K產業且附加價值不高,歐美等國家對這類產品均不感興趣,該產業逐步向第三世界轉移。鋁輪圈是最具比較優勢的典型產品,也是國際汽車大廠跨國採購的重點零組件之一。

  由於中國大陸鋁輪圈製造技術已逐漸成熟,並挾優勢人力及土地成本搶占外銷市場,其生產成本比先進國家低15%左右,且有退稅17%(增值稅)優惠,近幾年汽車輪圈(以鋁輪圈為主)出口值猛增,出口值從2000年的2.2億美元,到2006年已達22億美元(成長九倍),前三大出口國家為:美國,日本、德國,合占出口值的50%。近六年出口值複合年增率達47%,其中台商在大陸生產及出口居功厥偉,已對台灣業者造成極大威脅,導致國內部分業者也陸續移往大陸設廠,形成競爭又合作的情況。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金屬中心研發厚度僅2.5mm薄型馬達

  現今科技蓬勃發展,馬達在機電整合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在工業、民生、醫療、資訊或軍事等領域,皆為不可或缺的裝置。

  隨著製造技術的演進及各種應用場合的需求,馬達有走向小型化與微型化的趨勢。如超薄型手機、超薄筆記型電腦、超薄外接式光碟機、超薄型數位相機、超薄化PDA、超薄化MP3等在在顯示出消費者對薄型化產品的需求及好感。

  市售薄型馬達產品厚度多大於5mm以上,低於這個尺寸則在馬達結構設計、性能、製造上面臨極高的挑戰,金屬中心鑑於這個技術瓶頸,於94年開始規劃及執行經濟部科技專案-薄型馬達關鍵技術研發,除整合金屬中心跨五個組處的研發專才人員外,結合國內學術界的成功大學馬達科技研究中心數位研究員,成功開發出新型態的薄型馬達,大小比台幣一圓硬幣稍小,厚度為傳統馬達一半以下,僅有2.5mm,轉速則可高達2萬轉以上。

  薄型馬達關鍵技術研發計畫主持人黃廣淼表示,開發薄型馬達需跳脫傳統徑向馬達的設計思維、大膽採用軸向設計讓馬達具有薄化的潛力,再將各微小零件可量產特性納入設計考量、及部份不易薄化的零組件用新的製程技術來取代、最後再配合超精密定位的組裝技術才可能成功開發出厚度2.5mm的薄型馬達。

  其中新製程的部份,如94年開發出的『運用電鑄技術製造馬達線圈』厚度僅0.1mm,而傳統漆包線繞線加上矽鋼片的厚度至少都有2mm以上,如此就有可能將厚的馬達進一步薄化。95年開發出『整合繞組與驅動電路於PCB板』,可大幅降低製作薄型馬達的定子零件與組裝流程達20%以上,並藉由國內成熟且穩定的PCB製造能力,可有效降低薄型化馬達的成本,提升競爭能力。

  金屬中心一直致力於金屬製品高值化、高精密及微小化的製程技術研究,藉由技術開發來逐一實現產品的微小化,薄型無刷馬達是一個起步,藉由薄型無刷馬達技術開發成熟後,將可應用於許多具有薄化需求的行動設備與裝置,薄型化與微小化是商品的趨勢,因此未來開發微小化的產品將成為金屬中心努力的方向之一,同時期待國內有興趣的相關業者共同參與投入,讓台灣再度成為世界的小馬達王國。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塔塔鋼鐵吃下科勒斯
   印度最大民營鋼鐵製造商塔塔鋼鐵公司(Tata Steel)同意以62億英鎊(121億美元)的大手筆,併購英-荷鋼鐵製造商科勒斯公司(Corus),締造印度企業史上收購金額最大的紀錄,並為鋼鐵業合併風潮推波助瀾。

  在英國收購當局舉辦的標售會中,塔塔以每股608便士得標,比CSN最後出價每股603便士(11.82美元)高5便士。併購科勒斯後,塔塔的總產能將立刻暴增1,900萬公噸,成為全球產出第五大鋼鐵製造集團;塔塔目前的產能為870萬公噸。兩者合併後,新公司每年淨利可望增加3億美元到3.5億美元。

全球五哥…新誕生
合併後,每年淨利增逾3億美元。

  塔塔與巴西鋼鐵集團CSN爭相收購科勒斯,雙方你來我往的競價戰打了三個月,如今終於塵埃落定。塔塔與科勒斯去年10月20日宣布收購協議,塔塔起初開價每股455便士,12月10日提高到500 便士,隨即被CSN提議的515便士超越。塔塔的得標價比最初出價高34%。

  全球鋼鐵業者為鞏固市場地位,並增加與原物料供應商議價的籌碼,紛紛尋求藉收購與合併壯大規模。這樁收購案將成為鋼鐵業歷年來規模第二大的交易,僅次於2006年米塔爾(Mittal)以383億美元併購阿賽洛(Arcelor)一案。

收購金額…超豪華
創印度紀錄,比最初出價高34%。

  科勒斯公司表示,董事會已支持塔塔提出的收購條件。科勒斯股價31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LSE)一度躍漲7%,成為603便士,市值達到110億美元左右。自塔塔10月5日表示考慮結盟以來,科勒斯股價已大漲48%。

  這樁標售案從倫敦股市30日收盤後展開,31日宣布結果。科勒斯股價30日以563便士收盤,上張0.5%。塔塔股價31日在孟買證交所盤中一度重挫9.5%,成為472.6盧比,但尾盤跌幅縮小到6.2%,成為487盧比。分析師說,塔塔的收購價高昂,至少短期財務表現可能受影響。

  據路透新聞社估計,塔塔最後同意支付的每股608便士收購價,約相當於科勒斯2006年稅金、利息、折舊與攤銷前(Ebitda)盈餘的7.6倍。 【資料來源:聯合報】

 
 

版權所有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電話:07-3513121 傳真:07-3521528
編輯委員:王福山•和中•李肇升•林烈全莊允中•張萬權路全勝